欧洲足迹

[转]中国人在荷兰盖房记系列之三:事无巨细,从头做起

盖房的基础,是外观和结构的设计,而这一设计也包括了建材明细表。明细表上的一部分东西已经由建筑师定好,而另一部分则完全靠自己去建材公司挑选。
东西好不好挑,选择由你本人来做;但公司派来盖房的工人对得上对不上你的脾性,那可就由不得你了。

提起选建材的经历,涵默话就多了:“选那些东西,难就难在花样之多和价格上的天壤之别,让人头痛。当然,想省事也可以,荷兰建材的质量都很过关,你完全可以去两三家店就买齐所有的东西,不用到处去转。但谁让我是吃过‘三年困难时期’之苦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呢?我宁愿多跑跑腿,也不想日后后悔。每天一下班,我就和安瑞带上孩子开上车,转建材商店,周末也不例外。”

明细单洋洋洒洒六大张纸,大到砖瓦横梁,小到门把手,猛看上去给人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而且,有些东西听上去很容易,定下来却很难,比如砖。为了小区的规整,市政府规定所有的新房必须要用红砖,而且必须是看上去很粗糙、像是手工做出来的那种红砖,大小也不能超过一定尺寸。可问题是红砖跟红砖也不一样,有深红、浅红那就不用提了,还有很多红中带其它颜色的,弄得你不得不去挑选:“挑来捡去,我选了一种红中带紫、棕和橘黄色的。安瑞说,等房子盖好了,谁还会去注意砖?他说我纯粹是费力不讨好。后来,房子完工后,居然有好几个人来摁门铃,打听这砖的编号,说好看,也打算买。这么一来,我在安瑞面前的得意就不用提了。”

砖瓦挑好后,又要送到市政厅报批。尽管这次没遇到任何麻烦,但却又耗去了两星期的时间。

DSCF2147[1]

全家动员
转遍了远近的好几家建材店,涵默和安瑞还把各种品牌的宣传册拿回家翻来覆去地看:“那些时候,我们整天想的、看的和谈论的都是和房子有关的事,恨不得梦里都在挑、在选,连孩子们都说,爸爸妈妈好像没时间陪我们玩了。尽管两个孩子都还很小,但后来作决定的时候,我们还是尽量让他们发表意见,尤其是在涉及到他们自己房间的问题上。所以,他们也很上心,我女儿居然还有了以后当建筑设计师的愿望。”

尽管这一愿望现在早已被她的女儿丢到了脑后,但涵默还是觉得这个经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好的影响。“盖房过程中,他们看到了货比三家的重要性,也开始明白了凡事都有轻重之分的道理。我很希望这一经历也能促使他们尽快地学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敢于做出决定。”

在荷兰,有很多人因为盖房搞得情绪紧张,甚至导致夫妻关系恶化,但涵默和安瑞一直属于“快乐族”:“从买到地皮开始,我一直都很兴奋,一种喜悦感始终支配着我们的生活,而且,我们很明白这一机会的来之不易,对它很珍惜。”

理查德和皮特
因为荷兰建筑业分工很细,很多活儿都由不同的专业公司来做,所以,斯顿公司只需指派两名工人到涵默和安瑞家的工地上来干活儿。这两个人,一个叫皮特,一个叫理查德。理查德很年轻,二十多岁的样子,长得又高又壮,但说起话来却慢条斯理;而四十多岁、有两个孩子的彼得,则更是闷头不语,趋于呆板。

初次见面,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负责安排各专业公司按期前来工作和对建房进程进行整体监督的托尼。托尼不愧是个领导,他开朗健谈,说起盖房的事显得见多识广。与他相比,理查德和皮特就显得有些逊色了。

“我家安瑞是个话多的人,见面时,几乎光听他和托尼在那儿有问有答的,而那两个人在旁边一声不吭。那时我心里就有点打鼓:房子要盖小一年时间,盖房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跟这样沉闷的人会不会不好商量呢?”

原文转自:荷广中文网

发表评论